幻阳症、干饭株:疫情娱乐化危害有多大?
面对新冠疫情,最有效的方式,依然是信息公开和严肃科普。
正解局(ID:zhengjieclub)出品
最近,感染新冠的人,是越来越多了。
我观察到网上有一种不太好的现象:新冠疫情娱乐化。
比如,有拿是否感染检验社交能力的。
有根据感染后的不同症状,给新冠毒株命名并对号入座的。
有按感染的时间节点,模仿世界杯划分赛程的。
还有没感染却感觉自己感染,而被认定为“幻阳症”的。
有冬至这天用布洛芬包饺子的。
为什么会出现新冠娱乐化的现象呢?
一方面,苦中作乐。
疫情汹汹,势不可挡。
感染病毒的症状不一,但大多不好受。
此时拿病毒调侃取乐,亦是苦中作乐。
这是可以理解的。
另一方面,很多人把感染新冠当作了社交货币、流量密码,以此博取关注。
普通老百姓玩梗就算了,但大众媒体也参与进来,拿新冠开玩笑,危害就大了。
传播学上有个概念,叫议程设置。
意思是,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,但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,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。
说得再直接点,大众媒体可能无法决定人们怎么想,却可以影响人们想什么。
如果大众媒体上关于新冠的信息,很大一部分都是娱乐化的信息,那么,不仅稀释了原有本该被注意的科普信息,还将深刻影响人们对病毒的看法。
最终,可能导致人们对疫情的误判。
在我看来,新冠娱乐化,至少有三个危害:
一是消解防疫的严肃性。
三年来,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达649753806例,死亡6648457例,每周仍有8000至1万人死于新冠病毒(截止到12月20日的数据)。
毫无疑问,新冠疫情是近百年来人类面临的最大公共卫生事件。
当前的疫情形势,不容乐观。
此时无休止的娱乐化,既消解了防疫的严肃性,也是对生命的不尊重。
二是掩盖新冠的危害性。
幸存者偏差告诉我们,未幸存者已无法发声。
能够在网上编段子、发帖、开玩笑的人,新冠症状应该不是特别严重。
那些被新冠病毒击倒卧床不起,甚至失去生命的人,他们的声音被筛选掉了。
新冠的危害,也在铺天盖地的娱乐化信息中被掩盖。
三是误导对病毒的认知。
就拿所谓的“干饭株”来说,很多人感染了新冠,胃口大开,以为自己运气不错,感染了一个颇为友好的毒株品种。
殊不知,莫名其妙的食欲暴涨,可能就是内分泌失调的结果。
如果不管不顾地大吃大喝,很可能患上糖尿病。
《柳叶刀·糖尿病和内分泌学杂志》发表的一项大型研究发现,一年内曾感染新冠病毒并康复的人,被确诊糖尿病的可能性比无感染史的人高出40%。
所以说,感染上“干饭株”绝不是什么好事。
很多人拿病毒开玩笑,只是在玩梗、口嗨,行动上还是重视的。
但一些老年人,不懂网络上的梗,刷完短视频后信以为真,那真是要被误导了。
历时三年,新冠病毒的危害已大不如以前。
诚然,只有消除人们对新冠的恐惧,才能更好地与病毒相处。
但是,消除恐惧不等同于娱乐化。
我们需要正视病毒,而非蔑视病毒。
面对新冠疫情,最有效的方式,依然是信息公开和严肃科普。
正在与病毒作斗争的人们,需要知道发生了什么和怎么做。
特别是当下,疫情的严重性有点超出预期,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高度重视。
防疫事关生命,绝不可娱乐化。
否则,真就是“娱乐至死”了。
✎
THE END
Tip:
疫情卷土重来,为何农村的老年人应当被重点关注?点击下方名片进入公众号,回复【疫情】,即可查看正解局的相关文章。
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,且未能核实版权归属,不为商业用途,如有侵犯,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
商务合作请添加微信chenxia3989